清明之际,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以“清明时节传廉韵 非遗共话家国情”为主线,融合专业特色与传统文化,打造“沉浸式+跨学科”实践育人场景,通过廉洁教育、红色追思、双语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,让清明文化焕发时代新韵,为青年学子筑牢信仰之基。
在韶山路社区活动现场,一堂别开生面的“非遗+廉洁”主题微党课正在展开。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和社区党员共同观看《引经据典倡廉洁》微视频,聆听真实案例剖析,集体签署廉洁承诺书。诗朗诵《老人与海》将活动推向高潮,学生们以诗歌为媒向廉洁先锋致以崇高敬意,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非遗剪纸环节中,莲花、翠竹等象征清廉的图案在剪刀下跃然成型,“‘廉’字谐音‘莲’,剪纸不仅是技艺,更是精神的镌刻。”研2301班党员田稳稳边创作边说。活动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廉洁教育载体,让“清风明韵”真正浸润心田。


“The kite symbolizes sending wishes to ancestors!纸鸢承载对先人的思念!”在“清明登高·放飞纸鸢”双语实践课堂,学院学生会团支部联合西海岸“一朵云”儿童小义工志愿服务队,与30组亲子家庭共绘“文化纸鸢”。英语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“外语+人文”优势,以中英文对照形式讲解清明踏青、放鸢、寒食等习俗,引导小朋友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国际表达。活动创新设置“登高识植双语科普”、“诗词接龙趣味竞答”和“风筝竞技原理解析”的“清明三部曲”,将外语学科特色融入传统文化实践,打造“可听、可看、可玩”的立体化教育场景,获得参与者与家长一致好评。

在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,学院青马学员化身青年讲解员,依托馆藏文物史料讲述青岛革命斗争史,并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菊花,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厚植家国情怀,表达无尽追思。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,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上空,彰显了青年一代继承先烈遗志、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。学院“红砖”宣讲团成员、网新241任志飞表示:“传承红色基因就是用青春接力那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,而这火炬将由我们继续高举前行。”


此外,学院青马学员携手少数民族同学走进北庄小学,开展“清明寄情润童心 民族团结共传承”主题文化活动。通过共制青团、共绘彩卷等形式,引导小学生感悟传统节日内涵,增进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同,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大学生民族民俗协会的纸艺创作课堂上,通过视频教学与自由创作相结合的形式,带领40余名参与者体验纸花与剪纸技艺,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清明传统文化的朴素魅力。


未来,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深化“专业赋能+文化浸润+实践育人”三维融合育人路径,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传承、红色基因赓续等主题,依托校社联动机制,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,让思政教育“可触摸”、文化传承“有青春”,为培育新时代文化自信践行者注入人文力量。(撰稿:胡彤;审核:王粲)